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患有帕金森病的拳王阿里颤抖地接过火炬。在圣火映照下,拳王止不住抖动的手、迟缓的行动及仍旧坚毅的脸庞,是大众视野中关于帕金森病的深刻记忆。2022年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防疫抗帕,全程管理”。旨在倡导公众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复杂形势,科学、全面认识帕金森病,做到积极规范治疗与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延续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在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2%,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脑肿瘤之后的第三大老年人“健康杀手”。患者多在50岁以后发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临床上45岁以下的患者约占发病患者的5%。帕金森病主要影响大脑某些部位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因中枢神经系统退化,逐渐影响运动系统。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老化、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年轻人发病,遗传因素为主要原因,且病因更复杂。一旦罹患帕金森病,由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并随着其范围逐渐扩大,程度不断加重,患者会逐渐出现行动不便、瘫痪等现象,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给心灵带来巨大打击,因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将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称为帕金森病三大主征,不同症状的组合成为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重要依据,但帕金森综合征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两类。
运动症状:主要包括运动迟缓、肢体抖动僵直等,患者在患病中晚期,还可能会出现走路姿势不稳、摔跤等状况。运动症状的特点可以归纳总结为慢、抖、僵、倒。帕金森病的症状多先从一侧肢体出现,逐步扩展至对侧或全身。疾病晚期患者还可能会僵卧在床,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非运动症状:可以出现在运动症状之前,常见的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淡漠、认知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体位性低血压、流涎、排尿障碍等;睡眠障碍,如夜间睡眠时大喊大叫、失眠、白天过度嗜睡、不宁腿综合征等;其他非运动症状,如疼痛、疲劳、嗅觉减退等。虽然不是所有出现非运动症状的人将来都会患上帕金森病,但如果出现了典型的非运动症状,即使没有震颤、运动迟缓,也要尽早到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诊。
可以通过回答以下9个问题进行简单自测:
1.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2.写的字和以前相比是否变小?
3.说话声音是否变小?
4.走路容易跌倒吗?
5.脚是否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6.面部表情是否没有以前那么丰富?
7.胳膊或者腿颤抖吗?
8.自己系扣子困难吗?
9.走路时是否脚拖着地走小步?
每个问题如果回答“是”计1分,分值≥2建议到神经内科就诊。分值越高,患帕金森病可能性越大,须及时就医。
帕金森病是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终生治疗。由于症状缓慢加重,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因此治疗目标以延缓疾病发展、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为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要坚持综合性、个体化的方案,兼顾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家庭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康复、营养、心理、人文关怀等,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要严格遵照医嘱规范服用药物,切不可随意停药,以免引起撤药恶性综合征。但由于本病持续进展的特点,患者服药的次数、剂量、种类逐渐增加,到一定阶段就不能再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且可能会出现相关并发症,此时部分患者可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是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与药物一起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两大基石。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植入脑起搏器,每个拟植入脑起搏器的患者均应由专科医师进行术前评估。
康复治疗要贯穿帕金森病的全程。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状态、减轻功能退化、改善情绪等。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太极、舞蹈、康复体操、大步行走、唱歌、踏车、提示行走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但需要强调的是,帕金森病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量力而行,要考虑具体病情的轻重和不同阶段,尤其要防止运动中跌倒等意外发生。
另外,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肢体的疾病信号在给患者自身行动带来困难的同时,还深深伤害着患者的心灵。因此,帕金森病的治疗离不开,合理的营养支持、心理治疗和人文关怀,在最大程度改善生命长度的同时,也要丰盈生命的宽度。
帕金森病患者常见便秘和胃肠功能减低,因此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
饮食多样化:包含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肉类等。多样化食物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也使饮食本身富于乐趣。
每天6-8杯水:摄入充足的水分对身体新陈代谢有利,多饮水(每天至少2500-3000ml)可有效缓解便秘症状,香蕉和红肉火龙果也可改善便秘。
适当饮用绿茶或咖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绿茶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喜欢喝茶,咖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咖啡中含有的槲皮素,是具有强抗氧化性质的一种类黄酮。由于降低氧化应激也可以减轻炎症,因此减少氧化应激的策略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同样是有好处的。
餐前服药:食用牛奶和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会对药物吸收产生影响,故部分药物应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用。
饮食治疗个体化:由于患者的病情、身体耐受以及用药情况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饮食治疗需要个体化,并随情况的改变及时作相应的调整。如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还要兼顾这些疾病的特殊饮食要求。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年龄老化不无关系,如发现有上肢震颤、手抖等先期征兆,应及早到医院就诊。预防帕金森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有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
2. 有动脉硬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患者应严格控制,减少脑损伤、增强脑功能。
3. 避免接触有毒物,如除草剂、杀虫剂、重金属等。
4. 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5. 饮食以清淡为主,搭配绿色饮食,少吃高脂肪食物。
6. 加强锻炼、适度用脑、规律睡眠作息。
误区一:帕金森病就是老年痴呆。
专家纠偏:老年痴呆主要症状是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患者常常疑神疑鬼。但是帕金森病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都是正常的,主要的症状是肌肉僵硬、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患者要清醒地面对自己的疾病。
误区二:颤抖就是帕金森病。
专家纠偏:颤抖只是帕金森病的某一表现特征,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颤抖,如甲亢、感染、一氧化碳中毒、脑动脉硬化等。如出现颤抖病征,须及时寻求神经内科医生的专业诊断及指导,确诊病因后对症治疗。
误区三:患帕金森病会影响寿命。
专家纠偏:帕金森病本身不会缩短人的寿命,影响患者生命的“元凶”常常是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以及情绪抑郁。
误区四:患帕金森病后出现抑郁很正常。
专家纠偏: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症状有一定隐匿性,不只是情绪改变那么简单,家属要特别留意患者日常起居的行为变化。如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增加、失眠或睡眠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在情绪方面,患者可能会有情绪低落、淡漠、快感缺乏、不恰当的负罪感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不要只是认为“性格内向”“年纪大、动作慢”而不当回事。可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过去两周,是否患有情绪低落或绝望?是否感觉做事提不起兴趣?如果对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回答“是”,就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抑郁。如确诊为帕金森病抑郁,应当遵照医嘱进行抗抑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