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巧养生 健康过一冬
来源:承德市中心医院

发布时间: 浏览:1732

冬至节气后,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养生进补就显得尤为重要。养生方式因不同人群、不同体质而异,只有选择正确方法,才能使人体阴阳气血保持平衡,达到心情舒畅、延年益寿的目的。下面就和大家聊聊冬季如何养生。

冬季养生 重在养肾

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通俗地说就是春季和夏季是阳气升发和旺盛的季节,秋季和冬季是阳气收敛和闭藏的季节,大家要顺从大自然的四季变化规律而进行人体阴阳的养生调理。这里所指的阳,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阳气、正气、抵抗力、免疫力”。也就是说,在冬季人体储存能量,就能达到增强抵抗力、强壮身体的目的。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说冬天是一年之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进补得宜可以提高人体的各种机能,增强正气,抵御病邪。

那么,我们吃什么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呢?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在人体中与肾相应,所以冬季养生重在养肾。从取类比象角度讲,选外形与肾相似的食物,如蚕豆、栗子等;从颜色上讲,黑色属肾,如黑米、黑豆、黑芝麻等;从性质上讲,肾藏精主生殖,选含籽多的食物,如石榴、西红柿等;从所处部位的层面上讲,肾位于人脏腑的最下面,故吃根茎类的食物能补肾,如土豆、山药、红薯等。按照吃什么补什么的观点,多吃动物肾脏也是进补的一种方式。这是总体上的进补方案,适用于普通人群。

另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的养生建议。

阿胶糕:尤其适合肝肾血虚症的人群,如长期熬夜、情绪低落、面色发青、月经量少、脱发者。

冬虫夏草:这味草药入肺肾二经,适合长期咳嗽、喘、憋气、气短、浮肿患者。

龟苓膏:特别推荐给长期上火的老年人,其具有滋阴润燥、降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的作用。用于缓解虚火烦躁、口舌生疮、老年性皮肤瘙痒等病症。

人参: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症状。

西洋参:西洋参是一种“清凉”参,其味苦、微甘,性凉,具有滋阴补气、生津止渴、除烦躁、清虚火、扶正气、抗疲劳的功效。

三七粉: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经,有“北人参、南三七”之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具有较强扩张血管、镇痛、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调节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

石斛-铁皮石斛: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口渴舌燥、病后虚热、胃病、干呕、舌光少苔。建议平素偏食、身材矮小的儿童使用。

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具有行气的作用,所以在冬天吃萝卜能够调节人体的阳气。气血阴阳平衡,身体自然就强壮。


冬季养生 起居有度

充足睡眠:在中医养生理论中,睡眠也是很有讲究的。冬季养生贵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冬季宜早睡迟起,一般保证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一小时,但午睡不宜过多。错误的想法是:我每天睡够7个小时就达到养生目的了。现在熬夜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如果每天夜间12点或凌晨一两点钟才睡,早上八九点钟起床,虽然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都可以,但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却大错特错。尤其是年轻父母熬夜,宝宝也跟着精神亢奋,结果引起宝宝体质差、易生病,甚至小小年纪就成了儿科的“老病人”。众所周知,睡眠能养生。充足高效的睡眠,能够达到补养气血、补气、养精、调神、预防衰老的目的。建议冬季的睡眠时间要早睡晚起,晚上10:30以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熬夜是万万不可的。

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持之以恒的锻炼固然很好,但也要避免极寒天气。运动后必会导致汗液的排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会耗伤心阴,引起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等虚热证候。并且毛孔的张开会让风寒病邪侵入,导致免疫力降低,诱发感冒、肺炎等疾病。因此,冬季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要适当减少登山、球类运动,建议大家选择滑雪、慢跑、徒步、自行车等户外运动,也可选择高温瑜珈、游泳、普拉提等室内项目。运动后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冬季养生 保暖当先

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尤其要关注头部、腰部和脚部。

头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容易散失。头部受寒的典型症状是头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头部受寒易引起血压升高或大脑供血不足而引发脑卒中。建议出门时戴一顶保暖性较好的帽子,帽子戴上后不宜太紧,最好能插进一根手指。此外,冬天一定要避免湿着头发出门或入睡。

腰部: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寒,会引起肾阳虚寒、腰痛、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医认为扶阳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且温补莫过于艾灸,因此在日常防寒保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艾灸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起到防病保健的功效。

足踝部:养生先养脚,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足部是人体的阴晴表,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天气寒冷血液循环减慢,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供血使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等多种呼吸道疾病。此外,脚受凉会直接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关节炎、静脉曲张等疾病会随之而来。泡脚是养生的“外治”疗法之一,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足底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

除了用热水泡脚,中医还讲究中药足浴,也就是用些中草药泡脚。

熟地泡脚防耳鸣:熟地15克,加水煎煮20分钟,取药汁倒入盆中,兑入凉水使水温适宜,每次泡脚20分钟,每日1次。

苏子泡脚防哮喘:苏子15克,碾碎,加水煎煮20分钟,取药汁兑入凉水使水温适宜,泡脚20分钟,每日1次。

柏子泡脚防失眠:柏子25克,碾碎,加水煎煮20分钟,取药汁倒入盆中,兑入适量水使温度适宜,然后泡脚20分钟,每日1次。

草果泡脚防胃痛:草果30克,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去渣取汁倒入盆中,并兑入适量温水,使水温感觉稍烫即可,泡脚20分钟。

桑枝泡脚防腿冷:桑枝25克,加水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倒入洗脚盆中,先熏蒸,不烫时再泡脚20分钟,隔日1次,可长期坚持。

银杏泡脚防糖足:银杏叶30克,加水煎煮20分钟,取药汁兑入适量凉水,水温37℃即可泡脚,每次20分钟,隔日1次。

肉桂泡脚防腹泻:肉桂20克,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将药汁倒入盆中,先用药气熏蒸双脚,待温度适宜时再泡脚,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采用哪种养生方法,一定要遵循中医基本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气固守,阴气平顺,可使身体阴阳维持动态平衡,不易得疾病,精气神十足。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