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可防可治 牢记“1120”
来源:承德市中心医院 作者:刘波 

发布时间: 浏览:2260

进入冬季,又到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当气温骤降时,人体心脏泵血负担加重,心脏健康隐患陡增。在所有心脏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常见也是致死率较高的心脏急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据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3.3亿,且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科学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我国于2014年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心梗救治日”,倡导公众牢记“两个120”,即“有胸痛,拨打120”;“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今年的主题是“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

认识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超重、早发家族史等。凡是各种能增加心肌耗氧量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体力或精神因素都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吸烟、大量饮酒、寒冷刺激、便秘等。

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并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并戒烟限酒;对于已经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应坚持遵循医嘱服用药物,避免心梗的发生。心梗虽然危重,但只要能够在症状发生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尽早送达医院,绝大多数的心梗患者可以通过早期开通血管得到及时治疗,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识别心梗信号

心梗是致死致残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猝死。未能及时开通血管者,心肌缺血时间长、心肌坏死面积大,可导致心脏破裂、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至2天或1至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使用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心绞痛。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和尽早救治,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改善心梗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基石。一旦出现以下症状且不能缓解,应尽早就诊,切勿拖延:

1. 突发胸痛:突然出现持续性胸痛,表现为压榨感、濒死感,有时又可表现为烧灼样、酸痛、刺痛等。胸口像被重物压迫,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有时疼痛会向牙齿、下颌、颈部、肩部、手臂(特别是左臂内侧,可放射至小指)、背部、上腹部放散,休息不能缓解。特别是曾经出现过活动后胸痛、休息后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的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胸痛,更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2.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出现此类症状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血管类疾病,如果既往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肺部疾病,近期无咳嗽、咳痰、发热等感冒症状,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

3. 疲乏:特别是女性,在心肌梗死发生时或发作前数日或数周可能出现疲乏。疲乏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经常疲乏和熬夜、连续加班的人要注意定期到医院检查。

4. 大汗:周身冷汗淋漓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梗死症状。即使不活动也会不由自主地出冷汗、四肢发凉,甚至可以湿透衣物。

5. 心悸:心慌不安伴有烦躁、恐惧、焦虑,脉搏加快或不规则,特别是伴有虚弱、头晕和气短等症状时,可能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表现。

6. 胃肠道症状:心脏下壁和后壁分布着较多的迷走神经,因迷走神经支配肠胃功能活动,所以这两个部位的心肌梗死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反酸、烧心、腹痛、排便感、腹泻等类似胃肠炎的症状。

7. 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常可引发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可引发心源性休克,表现为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等。

8. 嗓子疼:部分患者会出现下颌、咽部及牙齿等部位的疼痛,容易被忽视,如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就要警惕心梗的可能,切勿硬撑。

9. 颈、背部疼痛:少数患者的疼痛会放射至颈部、左肩胛等部位,所以不易引起重视或导致误诊。特别是老年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经正规检查治疗后可有效避免心梗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还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咳嗽、肢体瘫痪、意识丧失、抽搐、口唇皮肤发绀等不典型症状。


未病先防 避免心梗发生

1. 极寒天气少出门:关注天气预报,寒冷的天气要减少出门。如必须外出,要保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回到室内时也不要急着脱去衣帽,这样可以减少血压的波动。下雪后,很多人会自发地出门铲雪,但是却很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引发猝死,心脏病患者应避免这些活动。

2. 过热出汗要当心:如果穿得很暖和,在室外锻炼出汗了也需要小心。因为过热会导致血管突然扩张,可引发低血压,应马上停止运动,回到室内。

3. 伤风感冒也伤“心”:流感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研究表明,在呼吸道感染7天后,心梗发生概率增加6倍。秋冬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另外,注意保暖、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减少感冒的概率。

4. 出门前禁饮酒:酒精会扩张皮肤的血管,让人感到温暖,但实际上会使身体重要器官的热量减少,因此,在出门前要避免饮酒。

5. 保持心情舒畅:及时缓解不良情绪,心情紧张时可采取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等一系列动作,这样有助于放松身心。

6. 提防晨起突发心梗:晨起后动作应当轻柔缓慢,高血压患者需谨遵医嘱,根据个体情况服用长效降压药,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突发心梗如何自救

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要做以下五件事进行自救:

1.拨打“120”急救电话,是启动急性胸痛救治的重要环节,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通话中要尽可能准确告知接线员您所在的位置,并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

2.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

3.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停止活动,因为任何动作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如条件允许,可先进行吸氧治疗。

4.不要乱服药物:自我感觉头晕、大汗淋漓等,一定不要盲目服药,有些心梗会出现低血压,如有条件需测量血压。

5.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

治疗首选已成立胸痛中心的医院,因为胸痛中心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提供快速而规范的治疗绿色通道,最大限度降低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他人突发心梗如何救治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患者平卧,安抚焦虑和紧张情绪。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如公共场所具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尽快根据情况行电除颤治疗。

如不具备以上条件,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因恶心、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

特别要注意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谨记“拨打120,黄金120分钟”两个概念,医务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尽可能争取救治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