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又至,泪雨纷纷,这是个缅怀逝者的季节。在忧思已故亲人的时候,更应该关注身边家人的健康。昨天查房的时候,发现一名老年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可是目前治疗合理,家属照顾精心,老人的病情为什么突然加重呢?与老人聊天得知,原来是老人在清明时节想起了不久前心脏猝死的老伴,忧思过度,导致病情加重。
老年人把他们最好的青春和光阴都奉献给了家庭和社会,安享晚年,是每个老人和爱他们的子女的美好心愿。然而,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猝死的悲剧就在他们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发生了,猝不及防,令人难以接受。据统计,我国每天至少猝死1000人,老年人群占56%-80%,其中心源性猝死(俗称“心脏猝死”)高达90%。作为一名老年病科医生,在这个泪雨纷纷的清明,有责任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猝死,共同呵护老人平安、健康的晚年。
心脏猝死,简单地说就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短时间内(1小时内)意识丧失为前驱的意外死亡。心脏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危重症之一,也是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谈到老年人猝死,就不得不先说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岁月流逝,流逝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容颜,还有健康的体魄。老年人的心肌、瓣膜、心脏传导系统和血管本身都不再像年轻人那样充满弹性、生机和活力,就像一部用旧的老机器磨损严重、锈迹斑斑。这样的心脏变化为老年人心脏意外埋下了“定时炸弹”。让我们看看老年人的心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心肌失去弹性,瓣膜逐渐退化。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心肌细胞逐渐纤维化,心脏内膜增厚,心脏外膜脂肪增多。心脏不再像年轻时那么“有力量”、“有弹性”,收缩舒张时的能力下降,就像是漏了气的皮球再也无法弹得像当初一样高了。而心脏瓣膜就像心脏房间里的大门,“门坏了、用久了,打不开、关不严”,供应我们全身的血液怎么能够进出自由?这样的变化就是我们医生所说的“心输出量”下降了——一般而言,成年人30岁心输出量为3.4L/min,而超过60岁则减至3.0 L/min,80岁的人就只有2.5L/min了。心输出量减少意味着心脏的储备功能和应激功能均下降。一句话,老年人的那颗小心脏受不起刺激了。
2.心脏传导效率越来越低。心脏传导系统就像我们心脏的电路,一直持续不断地发放电波,指挥着我们的心脏按照特定频率一刻不停地跳动,过快、过慢、不规则都不行。正常的心脏跳动是在“窦房结”发起的,就像开关按钮通上电一样。人老了之后,窦房结由于脂肪沉积、胶原纤维增多甚至钙化等,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灵敏,或者说发送电波没那么规律了,这也就意味着心脏搏动频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准”,严重时甚至还会“断电”,那猝死事件就发生了。
3.血管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传导系统是电路,那血管则是水路。就像家中的管道一样,岁月会在管壁内留下重重的痕迹。原来柔软富有弹性的血管,到年老体衰时也会变得粗糙、老化、失去弹性,血管里的一些脂肪颗粒和杂质等也会逐渐沉积到内膜上,血管变得斑块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管腔狭窄,阻碍血流的正常流动。一旦重要的血管阻塞,那后果不堪设想。
导致心脏猝死的原因,简单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心脏的机械性原因:也就是心肌纤维化、肥厚、梗阻。2.心脏电生理性原因:也就是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3.心脏缺血性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状动脉血栓或阻塞。
心脏猝死的概念在国内、国外有很多定义,但归纳起来强调的都是“心脏的”“自然的”“快速的”“无法预料”的几个要素。然而,心脏猝死前真的猝不及防、无法预料、不可逆转吗?
其实只有极小一部分心脏猝死是没有任何征兆的,真的就是“夺命没商量”。而大多数猝死者猝死前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很多人病发前数天乃至数月可出现胸闷、气促、疲惫、乏力、虚弱、心悸、肩膀疼、牙痛、腹痛等不典型症状,有的人活动剧烈时会伴有心慌、气短、喘憋,而以前没有胃病的老年人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等症状,或是血压、心率突然波动。更有意义的症状是:胸痛。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表征,这种痛往往“闷闷的”“沉沉的”,且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跟手掌面积差不多,边界模糊不清,或者根本说不清到底哪儿疼。若出现“针扎般”的刺痛或者是“按着才疼”,则提示跟心脏关系不大。另外,劳累、吸烟、饮酒、情绪激动、便秘、久坐不动、心情抑郁、睡眠障碍等不良生活方式往往是其诱因。
这个问题一提出,听起来似乎太专业了,其实不然,即使不是医生,我们也可以做很多。既然是猝死,那就要分秒必争,猝死爆发后的急救弥足珍贵,这才是真正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时候。抢救心脏猝死患者,应首先将患者放于平卧位,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后,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拨打“120”求救)。施救者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不要惊慌,首先要选对按压部位,对其心前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按压;按压方法:施救者手掌叠放后,手掌跟部置于按压区,肩、臂、肘垂直用力下压(一分钟至少不低于100次),胸廓下压幅度应至少5cm。反复进行以上抢救动作,直至医务人员到来。
另外,猝死的当事人要有隐患意识,关注自己的健康,一旦有不适症状,如果有可能一定要通知家人或到可能有人施救的场合,为自己赢得机会。
应该说猝死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结果”,既然是结果,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干预过程来改变结果,做到未雨绸缪。建议我们的老年朋友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锻炼身体,但要选好时。早晨是心血管疾病好发时间,因此早晨锻炼要谨慎,最好有人陪伴,不要剧烈运动。锻炼的时间最好在下午5点前后或者晚饭后的2-3小时,运动量适当就好,最好是动作缓和的有氧运动。
2.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年人人生阅历丰富,更要心如止水、修身养性,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对我们的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按时体检,防微杜渐。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做到预防第一,让身体正常运转远离猝死。
4.健康饮食。林林总总的补药和补品,不如规律有度、营养均衡的食补。要多吃植物纤维多的蔬菜和粗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量,控制甜食,坚持低盐饮食,煎炸食品也要少吃。
5.家人的陪伴及关爱才是让老人健康长寿的最重要秘诀。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歌声响起,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美好画面,这是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责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人群。让我们全社会都伸出爱的双手,让我们的老人健康地老去、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