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食物和水”,也就是营养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都知道,很多疾病的发生与营养失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现代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临床代谢疾病患病率增加,合理的营养干预手段也显得愈发重要。
为此,我院率先在全市实施了住院患者包餐制,旨在为每一位住院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促进早日康复。为此,我院投资一百余万元新改建病人营养食堂,引进国内一流的厨具及消毒设备,设计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制作流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和要求进行食品的制作和加工。
我院营养科工作人员由营养医师、营养技师、营养护士、营养厨师、营养配餐员等专业人员组成。
1.基本膳食:普食、软食、流食、半流食;
2.治疗膳食:糖尿病膳食、低盐低脂普食、低盐低脂软食、高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等。
3.危重症营养膳食:匀浆膳食。
4.特需膳食及回民膳食。
其中,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回民膳食每日只需20元钱,即可享受到早、中、晚三餐。除早餐外,其余两餐均为主食+菜(一荤一素)+汤。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A套餐或B套餐。由营养配餐员送至床旁。
1.预订餐:我院实行预约订餐制。营养配餐员到病房进行次日餐的预订,即今天定明天的饭菜,并将营养师编制的食谱详细告知患者,同时简单介绍营养包餐所用食品进货、加工、分发程序及食堂管理规范、卫生标准等。每种膳食均安排A、B两类套餐,患者自行选择。如病情有变化,医生下达更改饮食医嘱后,营养食堂将按照新的医嘱及时改变饮食种类,如手术医嘱、禁食医嘱。患者订餐时间为:上午8:30-10:00,下午15:30-16:00。
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办理餐卡,首次充值200元含20员押金,第一次刷卡显示180元,每天三餐费用为20元,其余为医院补贴。疫情防控期间,无陪护患者首次充值300元,有陪护患者首次充值500元。
2.加餐:上午10:30停止当日中午加餐,下午4:30停止当日晚上加餐。超时需加餐的,联系职工食堂给予配送。
3.退餐:上午10:00停止当日中午退餐,下午4:00停止当晚退餐。
我院营养包餐餐具由医院统一供应,餐具的刷洗、消毒和保管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及管理流程,医院感控处及各科室共同监督,保障患者安全。
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准则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准则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准则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少吃深加工肉制品。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准则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准则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准则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准则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